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问题及其解决/张新建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2:11:24  浏览:92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问题及其解决

中山大学法学院2001级法学3班 张新建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商业银行都建立起了内部电子支付清算功能,然而相对于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和电子票据业务的日益普及开展,作为调整商行为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法之一——现行《票据法》,却是显得十分滞后,使得新出现的电子票据行为不能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之内,也使得电子票据的流通等行为的法律基础处于“空白”状态,大大束缚了当代商业市场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就电子票据的几个与现行票据法相关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在现行《票据法》的理论与实践中,电子票据与之冲突最大的莫过于票据的书面形式这一方面。作为电子票据基础的电子数据交换电文这一新生事物与现行票据法理论中书面形式要求相去较远,这使得实践中与电子票据相关的业务无法适用《票据法》。我们应该扩大解释《票据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使其既为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又为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和票据交易行为提供统一的规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的课题。
关键词:票据法 电子票据 书面形式
一、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5年5 月10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讨论正式通过,于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的票据行为将有法可依,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新颁布的《票据法》是比较成功的,它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借鉴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票据立法经验。但是,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逐渐发展,十年来,在票据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交易形式,使得《票据法》的相关规定陷于滞后,在这里,笔者试着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就电子票据和《票据法》理论与实践对于票据的书面形式冲突做一下简单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对我国票据法相关理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二、电子票据及其与票据理论和法律的冲突
电子票据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是借鉴纸张票据关于支付、使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利用数字网络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利用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的传输和储存。它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储资金信息于计算机系统之中,并通过因特网以目不可视、手不可及的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传统有纸化票据的功能。所谓“数据电文”(data message)是通过电子、光学或者类似方法产生、发送、接受或者储存的信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等①。
由此可见,电子票据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它一般记录于计算机或磁盘载体中,非经技术处理后变成书面文字或显示在屏幕上,是不能用肉眼来识读的。在某些方面,如汇总、支付、流通、融资、结算、信用等都有着和传统纸面票据相同甚至优于传统纸面票据的功能,但是,从理论角度看来,正如当前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电子票据也有一些和传统纸面票据不同的地方:
“1.传统票据结算的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具体而言,汇票与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是发票人、付款人与受款人,本票则是发票人与受款人。非基本当事人则是包括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参加付款人及预备付款人等。而电子票据的当事人则是转让人、受让人、发送银行、接收银行、电子交换所以及数据通讯网络等。
2.传统票据是一种无因的可流通的有价书面证券,持有票据的当事人形式票据权利时,无须证明其取得证券的原因,而且票据可经背书或交付方法转让于他人。但电子票据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电子时代的票据既非无因证券,也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流通性,它只有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才能流通,这样就失去了票据的基本属性。”①这是由于这些不同,导致了我国《票据法》不能调整电子票据行为。
所以,我国《票据法》第四条规定:“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其他票据债务人在票据上签章的,按照票据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该法第七条又进一步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在票据上签名,应当为当事人的本名。”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实践中否认了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现行的《票据法》也不承认经过数字签章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
之所以电子票据的效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关注和承认,主要是基于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这种做法,不能够适应我国迅猛发展的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私法领域“法律全球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我国票据法理论上还是我国票据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我国国内其它法律部门还是国际上的一些习惯的做法来看,我们都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扩大解释《票据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使其既为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又为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支付提供统一的规则。
三、扩大解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扩大解释的可能性
首先,从票据书面形式规定的起源来看,一般认为,票据法之所以设定票据行为是书面行为,无非主要是因为书面文件具有可识读、可长期保存、可复制、可签字确认、可恒久不变、可供日后查阅等特点或功能。而电子票据在这些方面中,只有手写签名的功能不具备之外,其他的功能可以说和传统纸面形式都一样具备的,而签字确认这一功能又可以通过现代发达的电子技术和相关认证单位的认证来弥补。②因此对于电子票据的书面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做法,采取“功能等同”(functional-equivalent)的原则,对票据法所要求的书面形式进行解释分析,即立足于分析传统纸面票据书面要求的目的和作用,以确定如何通过电子商业技术来达到这些目的或作用。具体做法是:挑出书面形式要求中的基本作用,以其作为标准,一旦数据电文达到这些标准,即可同起着相同作用的相应书面文件一样,享受同等程度的法律认可。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就数据电文本身来看,并不是将其完全等同于书面文件,因为数据电文毕竟还具有不同于纸面形式的性质,不一定能起到书面文件所能起到的全部作用。也就是说,功能等同并不是将“数据电文”替代纸面文书或完全等同于纸面文书,事实上,由于电子票据和传统纸面票据物理上的根本区别,它也不可能起到书面文件的全部作用,只是我们应当看到现行法中关于书面文件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像电子票据这类的文件来说,应该参照的是书面的最低要求,而非更为严格的要求。
其次,从我国法学理论和其他部门的立法实践经验的角度来看,在我国法学理论中,法律解释中有一种叫做“扩张解释”的,就是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法律条文的用语进行比通常意义更为广泛的理解。①而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合同法领域中,电子合同的形式和效力也是建立在“书面”这一前提基础上的,由于其安全性没有保障,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争论的,但在今天,人们已较清醒地看到这种“削足适履”的行为实则引发了一系列“提襟见肘”的现象。于是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就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②由此可见,在《合同法》中数据电文已经被纳入了“书面形式”的范畴之中的,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问题出现。并且,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下发的《关于改变电子联行业务处理方式的通知》中也规定:“电子支付信息与纸凭证支付信息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纸凭证转化为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生效,纸凭证失效;电子信息转化为纸凭证,纸凭证失效,电子信息失效。”同样属于私法领域的问题,同样又主要是数据电文的形式,又同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为什么我们不能将《票据法》的书面形式扩大解释呢?
(二)扩大解释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扩大解释《票据法》中的“书面形式”,并非某些人的一时喜好或者意愿所决定的,它是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下法治建设和票据无因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入WTO以后加强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需要。
首先,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中,惟独票据市场没有全国统一的服务平台,导致票据市场效率低下,风险积聚,而与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不相匹配的,主要就是商业票据原始的手工交易方式。即使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交易伙伴,无论多么遥远,都要进行手工交易,导致票据市场交易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交易效率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票据犯罪——特别是利用电子技术的票据犯罪难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对电子票据行为没有相关的法律予以承认和调整,导致了法律的空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利用,破坏法治下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票据法理论中,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一般都承认票据的无因性,认为为了促进商事交易的迅捷有效和安全的发展,票据在“要式不要因”,“要因不要式”二者之间只能选择前者,无论是德国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概莫能外。只有法国法系的一些国家把票据作为一种有因证券,并不要求有一定的格式,不把票据的文义作为严格地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已经不能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票据关系,1935年,法国法做了大量的修改,舍弃了法国法以前的做法,参考了德国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要式性始终是票据的根本属性,没有了要式性,票据作为商事交易的一种支付手段,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采用。因此,我们不可能舍弃票据的要式性这一根本属性来迎合电子票据的发展需要。而1992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一份报告也指出,要在法律上完全取消书面形式要求是不大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票据法》中的书面形式进行扩大解释,将电子票据行为纳入《票据法》中进行规范和调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最后,这种做法已经在国际相关的商务实践和立法中得到了确认。早在1995年,美国一些大银行和计算机公司联合技术开发并公开演示了使用互联网进行的电子支票交易系统,并且预言“这个系统可能会引起银行交易发生革命”,新加坡也于近年开发了亚洲第一套电子支票系统。1996年6月,经过众多的国际法律专家多次集体讨论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首次适应因特网商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提出了电子票据的法定书面形式:“不得仅仅因为信息是采取了数据电文的形式,便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强制执行性。”“如果法律要求信息须采取书面形式,那么,只要有关的数据电文中所含的信息是可以获取的,并因此可用来事后引证,该数据电文就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无论法律规定书面形式是强制性的,或者法律仅仅规定未采取书面形式的后果,均是如此。”①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国内自身的电子商务立法中都确定了电子票据等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1998年,新加坡颁布《电子商务法》,1999年,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也颁布《电子商务法》,美国全国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于1999年7月也通过了《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2000年爱尔兰和2002年罗马尼亚等国家的《电子商务法》都顺应数字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基本上与联合国示范法保持一致,主要解决商务手段电子化与传统以纸面为基础法律的冲突,即解决数据电子或电子记录等同于纸面功能或效力的法律要件。如果我国还是拘泥于纸质书面的传统形式,势必会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阻碍我国对外商事活动的迅速发展。
四、关于电子票据的书面证据问题
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没有被纳入《票据法》“书面形式”之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在诉讼上的可行性以及其作为相关证据的效力问题。笔者认为,为了便于我国更好的和国外进行商务交易的往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电于商务示范法》保持一致。《电于商务示范法》第五条从法律上明确宣告了在诉讼中,数据电文与传统纸面形式一样可以作为证据采用:“不得仅仅以某项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可执行性。”另外,又在第九条就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价值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认为具备直接证据效力的数据电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生成、储存或传递该数据电文的办法的可靠性,达到“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
(2)信息完整性条件:保持信息完整性的办法的可靠性,达到初次形成时状态;
(3)具有安全的签字或类似鉴别发端人的办法。
只要满足了这些普遍和特殊的要件,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来采用这些证据,将其运用于诉讼事务当中去。
五、结语
既然票据理论中,“无因性”作为票据行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特征,书面形式就是必要的,而国际上和国内电子票据业务的迅速开展和我国票据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使我国相关的法律处于一片空白,并且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将电子票据纳入传统《票据法》书面形式之中。扩大解释《票据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使其既为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又为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和票据交易行为提供统一的规则,并能够在诉讼实践中得到运用,也算是我们目前“无奈”的选择。
当然,关于电子票据的问题并非仅限于书面形式这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如票据签名、原件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和探讨,以提高我们立法的科学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这些都非本人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鉴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疏漏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① 李建华《电子商务中电子票据的法律问题》,载《法制与环境》,2000年第三期。
② 黄建武,邓伟平,彭娟著《法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③ 黄吉安:《网上银行支付结算中的法律问题》,载《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三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发〔2012〕1号


部属各高等学校、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我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决策水平,保证投资效益,促进直属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直属高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校园规划)的编制,新建、扩建、改建等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教育部是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编制校园规划、审批建设项目、申请国家投资和监督项目实施。
  第四条 直属高校是基本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校园规划的编制及报审,建设项目的申请报批、资金筹措和组织实施。
  第五条 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决策应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规划论证、后设计施工。

第二章 校园规划编制

  第六条 校园规划是学校开展基本建设、确定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应当具有前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不得随意变更。
  第七条 编制校园规划(含新编和修订,下同)应当贯彻保护环境、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基本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做到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标准、勤俭办学,把握节奏、保证安全。
  第八条 编制校园规划应当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新建、改扩建校园和既有校园的关系。校园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九条 直属高校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校园规划,进行政策、法律及技术咨询,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相关信息,充分吸收师生员工和公众参与。有条件的应当制定相应的规划设计导则,设立校园规划委员会。
  第十条 直属高校编制校园规划应当征求教育部意见,教育部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直属高校应当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完善校园规划。校园规划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报地方规划部门批准后送教育部备案。
  第十一条 直属高校应当根据经批准的校园规划,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务能力,按照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周期,每5年编制一次基本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基建规划),确定5年内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和年度投资方案,并报教育部备案。未列入基建规划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批准建设。

第三章 建设项目管理

  第十二条 直属高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报送教育部或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获得相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的建设项目,应当报教育部初审后,由教育部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第十四条 直属高校报教育部审批的建设项目,其审批环节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
  第十五条 直属高校因规划设计、土地征用、争取投资等需要,报教育部审批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
  直属高校申请审批项目建议书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请示文件;
  (二)学校决策会议纪要;
  (三)校园规划;
  (四)项目建议书,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建设依据和必要性、投资估算、效益分析;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的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
  直属高校申请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请示文件;
  (二)学校决策会议纪要;
  (三)校园规划;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编制单位资质文件;
  (五)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六)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土地使用权证;
  (七)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
  (八)有关单位出具的节能评估材料;
  (九)资金筹措证明;
  (十)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论;
  (二)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三)场址选择;
  (四)建筑方案选择;
  (五)节能节水措施;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七)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八)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九)项目实施进度;
  (十)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十一)招标方案及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十二)财务评价;
  (十三)社会评价;
  (十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预算管理要求,计划下一年度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应当于本年度5月底前一次性向教育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文件。经审查确认符合本办法相关要求的,于3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说明理由或提出修改意见,原则上本年度不再予受理。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审批前投资咨询评估制度,咨询评估工作应当按照投资咨询评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需要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的建设项目,其评估时间原则上为30个工作日,此时间不计入批复时限。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下达之日起5年内开工建设。逾期未开工的建设项目,须重新审核报批。
  第二十一条 直属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建设项目设计质量,有效控制项目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严格依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所确定的内容编制。
  第二十二条 直属高校申请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请示文件;
  (二)初步设计及概算,主要包括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各专业计算书及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四章 年度投资计划编制

  第二十三条 直属高校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应当优先安排会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建设项目,保障急需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支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建设项目。
  第二十四条 年度投资计划包括下一年度基本建设投资建议计划(以下简称建议计划)、本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以下简称年初计划)和本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调整计划(以下简称调整计划)。
  第二十五条 建议计划应当依据基建规划编制,并于本年度6月底前报教育部;教育部据此编制下一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申请方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确认后,于本年底前确认各直属高校建议计划。
  编制建议计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投资计划总量应当根据学校资金财务能力和建设需要,综合平衡、统筹安排;
  (二)投资计划应当首先保证用于续建项目,续建项目应根据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合理安排下一年度投资额度,对于收尾项目,应安排足额资金,确保项目及时竣工交付使用;
  (三)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应当按计划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四)新建项目原则上应当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复的建设项目;
  (五)建设项目所需建设投资依据项目审批时确定的投资额度及筹资方案填报;
  (六)中央预算内投资只安排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评估的建设项目。
  第二十六条 年初计划应当依据上一年度确认的建议计划,结合上一年度投资完成情况及财政部确认的当年预算进行编制,于本年度3月底前报教育部。
  第二十七条 调整计划应当依据年初计划实际执行情况编制,于本年度11月底前报教育部。
  编制调整计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和总投资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须发生重大变化的,报教育部批准后方可调整;
  (二)建设项目本年投资计划中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不得调整;
  (三)原则上不得增列建设项目。
  第二十八条 直属高校应当加强计划管理,严格按计划实施建设项目。

第五章 建设项目实施

  第二十九条 直属高校应当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实行法人责任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分管领导对相关工作负领导责任,基建、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审计监督、廉政建设等工作。
  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管理的直属高校应当依法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代建单位。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工程咨询及社会审计、代建单位等均应当依法实行招标。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实行工程监理制度。项目建设监理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文件及合同实施。
  第三十二条 直属高校应当严格按照批复文件实施建设项目,严禁擅自改变建设选址、建设用途、建筑面积、建设标准和项目投资;从严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如有重大变化应当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十三条 直属高校应当对建设项目依法实行合同管理制,完善项目变更审批制度。
  第三十四条 直属高校应当依法完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建设项目的合理工期不得随意压缩或拖延。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确保施工现场和校园安全。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整理和移交等相关工作。
  第三十七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应当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交付。

第六章 建设资金管理

  第三十八条 建设项目资金应当多渠道筹集,严格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应当依据年初计划和调整计划,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未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一律不得拨付。
  第三十九条 直属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工程款支付管理办法和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实行工程款支付“两支笔”会签制度。建设项目预算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应当严格按照调整计划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编制,并按规定于下一年度2月底前报教育部批复,由教育部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评审后,报教育部审核。

第七章 监督与评价

  第四十二条 直属高校应当依照本办法和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的决策、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和相关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把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位,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融入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十三条 直属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为的规定。建设项目管理应当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
  第四十四条 直属高校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审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项目未经审计不得结算。要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切实开展建设项目管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第四十五条 直属高校应当规范项目监督,加强对项目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项目责任人或代建机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名称和责任人姓名应当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公示;学校纪检、监察等监督职能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信箱,受理对项目建设中违法违纪问题的举报。
  第四十六条 直属高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后评价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要求,造成建设项目质量低劣、损失浪费或责任事故的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资金拨付或者不予批准新的建设项目;对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或者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潍坊市城市卫生管理规定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


潍坊市人民政府令第38号令


《潍坊市城市卫生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第四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市长 王大海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一日

潍坊市城市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建设国家级卫生城市,实现“强区兴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及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卫生管理,主要是指对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卫生防疫及其他卫生的管理。
第四条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卫生管理工作,要将城市卫生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城市卫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
第五条 各级政府及宣传单位应加大城市卫生意识的宣传德育,不断提高公民的城市卫生意识。单位和个人应尊重城市管理和环卫人员的劳动,自觉遵守城市卫生管理制度,积极参加义务卫生劳动,共同维护城市整洁面貌。
第六条 城市卫生管理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加强管理,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市、区、街办、居委会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专业人员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市政府设立城市卫生管理委员会,由建委、卫生、爱卫、工商、规划、房管、交通、环保、公安、法院、法制、四区(奎文、潍城、寒亭、坊子)政府等部门组成,统一领导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城市卫生管委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城市卫生管理、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政府对城市卫生管理的要求;
(二)制定城市卫生管理的规划、计划、规范性文件;
(三)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指导城市卫生管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对城市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全面考核;
(五)开展城市卫生知识宣传和理论研究,提高社会城市卫生意识;
(六)办理政府交办的其它事宜。
第八条 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搞好城市卫生管理工作。
第九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城市卫生考核奖惩制度,对在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城市市容管理
第十条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市容管理监察工作。市城市管理大队和各区市容管理单位按市区市容管理分工(见附表),具体负责市容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建筑物的整洁、美观,对影响市容的残墙断壁、危险房屋、构筑物等,产权单位和个人应及时进行维修、改造或拆除。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搭建或封闭阳台必须符合城市市容标准。市区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的外部装修、开门开窗,其装修设计和施工案应征得市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二条 城市户外固定广告、门头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设置,必须内容健康、设计美观、用字规范,并定期予以维修、刷新或者更换。大型户外广告必须经市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城市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电杆、公交车站(点、棚、牌)和树木上乱发、乱贴、乱画、乱写、乱刻、乱挂广告、宣传品等。单位和个人因特殊需要张挂、张贴广告、宣传品等,必须经市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规定位置和方式张挂、张贴,并限期清除。
第十四条 城市绿化要坚持城市建筑与城市绿化,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全面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和分层结构的主体绿化格局。
第十五条 城区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前,应选用透景、半透景的围墙、栅栏或者绿篱、花坛(池)、草坪等作为分界。提倡市区单位和居民充分利用院内、院外、房前屋后空闲地,植树、栽花、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
第十六条 市区主次干道和主要街巷应全面实行硬化和道板铺装。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给排水、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煤气等管道要地下化,做到设计精密,布局合理。
第十七条 严禁在街道及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乱拉乱接电线、挖掘道路、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因建设等特殊需要,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必须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方可施工。需占用人行道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须征得市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规定交纳占道费。
第十八条 市区道路两侧禁止擅自摆摊设点、店外经营。需摆摊设点、店外经营的,由市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工商部门批准定点,办理审批手续,由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并按规定的位置、时间、方式进行经营,分别向市、区市容主管部门交纳占道费。市管道路由市市容主管部门收取占道费;区管道路由区市容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并收取占道费。
第十九条 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的各类建筑施工工地,必须设置围档。需占用市管道路人行道堆放作业的,必须到市市容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其它道路由区市容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工程施工中损坏的人行道,由建设单位负责及时修复和平整。
第二十条 奎文、潍城两区的摊点群、夜市、早市、按照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和服务功能区域划分,主要在居民住宅小区、单位空场地和城区街巷设置。其规划定点须经市规划、城市市容、工商部门同意。经营者应严格按规定时间、区域进行经营,收费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本着谁收费谁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市场卫生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区内运行的交通工具,应当保持外型完好、整洁,不准车轮带泥行驶。货运车辆运输的液体、散装货物,应当密封、包扎、覆盖,避免泄漏、遗撒。畜力车必须载粪兜。
第二十二条 公安部门要加强市内道路交通秩序和集贸市场、公共场所车辆停放管理。集贸市场两端要设置护拦或红线。严禁挤占道路,摆摊设点。车辆存放地点由公安部门、城市市容部门共同划定,划线停放,分类管理,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市内主要人流集中地段和幼儿园、学校学生上学、放学必经街巷等应规定机动车辆禁行时间和区域。
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三条 加强城市市区的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点、各种废弃物容器、粪便、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洒水(冲洗)车供水器、进城车辆清洗等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推行城市垃圾存放袋装化、运输集装箱化、吊装机械化、粪便排放管道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
第二十四条 环境卫生设施应按照潍坊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设置。各种环卫设施设置已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二十五条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参与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及工程建设不符合标准、质量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六条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住宅小区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由开发建设单位按照城市规划,进行配套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开发建设工程预算。环境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第二十七条 市区内公共厕所按下列分工进行建设、改造和管理。
(一)市管道路两侧的公共厕所由市城市环卫部门组织建设和保洁管理。区管道路的公共厕所,由区环卫部门建设管理。
(二)集贸市场、风景名胜区、旅游点、影剧院、车站、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和公共建筑的管理单位,按照城市专业规划要求,自行建设公共厕所,并负责保洁和管理。
(三)住宅小区的公共厕所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小区管理单位负责保洁和管理。
(四)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建筑工地搭建临时厕所,并负责搞好保洁和管理。
(五)在市区空地举办临时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设置临时厕所,并负责搞好保洁和管理。公共厕所的产权单位可委托或承包给环境卫生专业队伍或个人进行保洁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市区新建公共厕所和单位厕所应按三类以上水冲式标准建设。公共厕所应设专人管理保洁,实行有偿使用。单位的临街厕所要根据城市规划,改建为内外两用式,为社会服务。第二十九条 未经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除、损毁、迁移、封闭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或者改作他用。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迁移的,建设单位须提出拆迁方案,经环卫部门批准后实施,并负责重建或补偿。
第三十条 城市环境卫生实行全日保洁责任制,其具体分工是:
(一)市管街道的车行道、人行道(包括绿化带、花坛、门前花坛、墙基绿化丛),由市城市环卫部门负责统一清扫保洁。其人行道的清扫,由临街房地产权单位按其门前环境卫生责任区面积,向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交纳清扫费用。单位庭院卫生由单位自行清扫。
(二)市管街道以外的街巷、居民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建成区村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奎文区、潍城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技术开发园区环卫部门统一组织清扫保洁。
(三)城市住宅小区交付前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清扫保洁,交付后由小区管理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四)城市出入口的道路由道路管理单位组织清扫保洁。
(五)集贸市场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清扫保洁。
(六)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站、影剧院、博物馆、纪念馆、体育馆(场)、停车场、公园及摊点群、早市、夜市等公共场所由其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清扫保洁
第三十一条 环卫人员实施保洁时,应佩带统一标志,对有损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有权进行制止,并按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市区主要街道、公共场所,环卫部门应当根据季节及时洒水冲刷冬季下雪后沿街单位及公共场所的责任单位应立即组织清除积雪。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建成区内禁止焚烧树枝、枯叶、杂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第三十四条 城市粪便由市环境卫生专业队伍统一组织清运,并按规定收取粪便清运费。
第三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环卫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垃圾要日产日清。
(一)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由居委会组织保洁员运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然后由环境卫生部门组织清运。
(二)各单位产生的生活、生产、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进行统一清运、归集、处理,并按规定按量收取代运费。
(三)单位自行承运的,须报经环卫部门批准,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清运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交纳垃圾处理费。
第三十六条 对城区居民户、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员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奎文、潍城两区的居民户由区环卫生部门负责收取;经商人员属市场内管理的,由工商部门负责收取;务工人员按其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市、区环卫部门收取;流动人员由其住宿的宾馆代收,按宾馆的隶属关系分别交市、区环卫部门。所收垃圾处理费主要用于城市垃圾的清扫、收集和处理。
第三十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城市生活垃圾清扫、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的专业服务公司,实行社会化服务。凡从事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须经市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经营。
第三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必须自行处理,达到卫生标准后方可清运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
第三十九条 市容、环卫、环保、工商、物资、商业等有关部门,要协同搞好垃圾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净菜进城等工作,减少生活垃圾量。
第四十条 城市建成区内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羊、猪、犬等家畜家禽。因科研、教学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犬的,按有关规定办理;饲养其它家畜家禽的,须经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 其他卫生管理
第四十一条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责任制,负责搞好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各类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卫生项目(包括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音、用具和卫生设施)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颁布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商场等重要窗口单位,环境卫生要保持洁净。候车(机)室、影剧院、商场内要禁止吸烟或设吸烟室,并标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第四十三条 市内大型集贸市场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摊拉进店、划行归市、壹点定位经营。货台、货架、卫生设备和广告栏、价格行情栏要标准规范。
第四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集贸市场内及周围环境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管理。每处集贸市场应配有专职保洁人员。定位、定责、定时清理场地和厕所。垃圾日产日清、实行全日保洁。
第四十五条 食品的生产、经营,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食品经营者必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保持卫生,出售食品应当无毒、无害,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后必须清洗、清毒,保持清洁。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夹服务。
第四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工作衣、帽穿戴整洁,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第四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传染病防治,控制甲、乙类传染病,交叉感染引起的疫情暴发和死亡事故;负责好城区除四害工作,力求达到无鼠、无蚊、无蝇、无蟑螂。
第四十九条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城市居民健康教育,提倡全民戒烟运动。医疗单位要设立教育专栏,中小学要搞好学生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第五十条 环保部门应加强建设项目污染、控制区域噪声污染及城市交通干线噪声防治管理。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要限期整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上风向、人口稠密区、水源地、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地等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严禁在城区从事石棉制品、土硫磺、电镀、制革、造纸制浆、土炼焦、源染、小炼油、有色金属冶炼、土磷肥、染料加工、农药、汞制品、砷制品、铅制品、放射性制品、噪声振动严重扰民的建设项目。
第五章 城市卫生监督考核
第五十一条 城市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城市卫生监督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目标和考核措施。
第五十二条 市、区、街办、居委会要健全卫生管理检查评比制度、制定严格的卫生考核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城市卫生进行检查评比。使卫生管理工作有制度、有人员、有检查、有落实。
第五十三条 在城市卫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物质奖励、记功、授予城市卫生文明单位或文明市民荣誉称号等奖励。具体考核奖励办法由市城市卫生管理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六章 罚则
第五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以没收抵押物品或罚款等处罚;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倒污水,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由市容监察人员或佩载卫生监督员标志的卫生保洁人员,处以五元以上十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经批准在城区街道建筑物、电线杆、公共汽车站点等设施及树木上乱贴、乱画、乱写、乱刻或者张挂、张贴、散发宣传品等的,由市容部门分别处以1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没收张贴物品。
(三)在城市主要街道临街建筑物阳台和窗外堆放、摆放或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的,由市容部门处以20元以下的罚款。
(四)临街工地不设置围挡,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并作必要覆盖,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市容环境卫生部门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在城区街道两侧未经批准乱摆摊点、店外经营或未按固定地点经营、超出批准范围经营的,由市容部门处以20元以下罚款。
(六)未经城市市容部门批准擅自设置各类标志、宣传牌、户外广告、栏、橱窗等影响市容的,按其设施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0元陨?00元以下罚款或强行拆除。
(七)未经批准擅自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所堆放物料,乱搭乱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由城市市容部门,规划部门按其占地面积每日每平(立)方米处以5至10元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改造或拆除。
(八)凡不符合城市市容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由城市市容部门会同城市规划部门,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或拆除的,经市政府批准,由城市市容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强制拆除,并可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九)未经批准擅自饲养家畜、家禽,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市容部门处以20元以上罚款。
(十)不按规定的时候、方式倾倒垃圾、粪便的,由环卫监察人员或佩带卫生监督员标志的卫生保洁员对个人处以每人每次5至20元罚款,单位每次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不按规定地点倾倒垃圾,处以每立方米50元以下罚款;污物不足1立方米的,处以50以下罚款。
(十一)未经批准擅自收运、处理粪便、垃圾的,由环卫部门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十二)在露天场地和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和垃圾的,由环卫部门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的,按其污染面积由环卫部门每平方米处以1至5元罚款;运输垃圾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至10元罚款。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拆除、迁移和损坏环境卫生设施的,由环卫部门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十五)盗窃、故意损坏、非法收购城市道路上设置的井盖等环境卫生、公用设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以警告、罚款的处罚;
(一)擅自砍伐损坏树木的,处以损失金额三至五倍的罚款。
(二)擅自占用城市绿地的,按每平方米3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处以损失金额三至五倍的罚款。
(三)攀折花木、践踏花坛草皮或破坏花卉布置的,处以5至20元罚款。
(四)在树木上搭棚做架,钉钉挂牌,安装电灯、电线的,处以5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加倍罚款。
(五)刻扒树皮,滥采树种,在树木及绿地设施上拴绳挂物的,处以20元以下罚款。
(六)对古树名木造成损害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死亡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凡属下列范围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法的规定,给予限期改正、罚款、拆除。
(一)违反城市规划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
(二)未按建筑红线规定执行,占压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及消防通道的;
(三)侵占铁路、过境分路、河道河岸、自然排水沟道、防洪堤坝、自然湾塘及其维护地带的;
(四)骑压中类地下管道、防空干道、电力通讯设施、测量、水文标志及其维护地带的;
(五)未经批准,超期使用的临时设施;
第五十七条 对违反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的食品经营者,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八条 对违反集贸市场管理规定的,由工商管理部门按照《山东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九条 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由公安部门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第六十条 侮辱、殴打城市卫生管理人员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监察人员在履行城市卫生管理监督、检查时,应持有市政府颁发的《潍坊市行政执法证》,并佩带统一的标志。在实施处罚时,必须有两名以上人员,并出示有关证件。
第六十二条 依据本规定实施罚款,必须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否则,当事人有权拒绝。
第六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四条 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六十六条 本规定发布前,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城市卫生、市容环卫、绿化、规划、卫生等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六十七条 本规定实施细则由市城市卫生管理部门另行制定;坊子、寒亭两区政府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县市区政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附表一、表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