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推广外债统计监测系统 (银行版)和调整外债数据报送要求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54:25  浏览:89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推广外债统计监测系统 (银行版)和调整外债数据报送要求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推广外债统计监测系统 (银行版)和调整外债数据报送要求的通知

(2005年10月28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发〔2005〕78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债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期在全国推广外债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版)。现将推广安排和外债数据报送要求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1家中资银行总行自2005年11月1日起,通过登录外债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版)报送外债数据。

  二、其他中资银行总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及外资银行自2005年12月1日起,通过登录外债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版)报送外债数据。

  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及各中资银行分支机构报送外债数据方式维持不变。

  四、银行自使用外债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版)报送数据后,实行每日逐笔报送外债数据(远期信用证和非居民存款除外)。银行应于每个工作日结束前将当天新签约的外债和发生变动的外债录入外债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版)。

  五、远期信用证实行分币种、分期限汇总填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同币种远期信用证汇总一笔填报;一年期以上的同币种远期信用证汇总一笔填报。

  六、非居民存款实行分币种汇总填报,均作为“银行(一个月以内)”外债进行登记。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请各分局在收到本通知后,迅速转发至辖区内支局和外资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联系。

  联系人:周海文

  联系电话:010-6840236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丽水市气象关于印发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的通知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丽水市气象关于印发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的通知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的通知

丽政发〔2005〕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平安丽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以及《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由县级及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为有效防御和减轻突发气象灾害而向社会公众发布的警报信息图标。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信号名称、信号分级与图标和信号含义三部分构成(见附件)。

  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类。根据不同灾种特征和预警能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按四级(Ⅳ、Ⅲ、Ⅱ、Ⅰ级)标准确定,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当同时出现或预报可能出现多类气象灾害时,可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四条 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管理工作;各级气象台站负责对本预报服务责任区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统一发布工作。

  各级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公共新闻媒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预警信号的实时发布工作。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五条 各级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变更预警信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公共新闻媒体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或变更的预警信号后,应及时播发或变更该预警信号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或变更情况应及时通报当地政府的防御气象灾害领导决策部门。

  同一发布单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多种分级时,应选取最高等级进行发布。

  第六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具体刊播办法,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当地新闻媒体、广电等部门共同制定。

  各级通讯管理部门应当确保预警信号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第七条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公共新闻媒体应有明确版面(画面、时段)播发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图标形式发布的,要保证图标刊播位置相对固定,图案清晰。预警信号以文字或音频形式发布的,要明确指出预警信号类型、等级。

  第八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参照本规定,结合当地和本部门情况,制订防御台风(热带气旋)、暴雨、雪灾等气象灾害的具体措施,积极防御,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第九条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种传播媒体应当根据本规定编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及防御措施的宣传手册,广泛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

  第十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逐步在城区、主要人群集散地等显著位置建立预警信号灯塔和显示屏,不断提高本地的预警水平、播发质量和防御能力。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及防御指南



序号
信号名称
信号分级与图标
信号含义
防御指南


台风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1、做好防风准备,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3、固紧门窗、围板、棚架、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1、进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滩涂、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应及时撤离,露天集体活动应及时停止,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3、危险的户外电源应及时切断。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2、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室内活动应及时停止,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4、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1、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2、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

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居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

3、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4、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

2、居民应暂停在空旷地方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3、积水地区应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2、居民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和处于危险地带的人员应停止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方暂避。

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1、有关部门应根据高温情况启动相关防御工作预案,注意防范电力设备负载过大而引发的事故;

2、居民应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

3、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及户外或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宣传。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1、有关部门应根据高温情况启动相关防御工作预案,特别要注意高温引发的火险火灾事故;

2、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要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3、农林作物及水产养殖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

4、固紧门窗、围板、棚架、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寒潮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5、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做好人员(尤其是老弱病人)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3、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防风工作,对易受低温冻害的农林作物采取相应防御措施。

其它同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0℃,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加强人员(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3、进一步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4、农林、水产等产业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和大风措施。

其它同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200米≤能见度<500米的浓雾,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驾驶人员应注意浓雾变化,小心驾驶;

3、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应注意交通安全。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50米≤能见度<200米的浓雾,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居民需适当防护因浓雾引起的空气质量明显降低;

3、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4、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应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50米的强浓雾,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受强浓雾影响地区的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码头等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3、各类机动交通工具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并可能持续。
1、做好防雷雨大风准备,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雷雨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3、固紧门窗、围板、棚架、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尽快离开临时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并可能持续。
1、进入防雷雨大风状态,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关闭门窗,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雨,千万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风雨,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3、危险的户外电源应及时切断;

4、高空、滩涂、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做好有关人员疏散工作。

其它同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并可能持续。
1、进入紧急防雷雨大风状态,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2、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并可能持续。
1、进入特别紧急防雷雨大风状态,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同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大风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1、做好防风准备,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3、固紧门窗、围板、棚架、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1、进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关紧门窗,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滩涂、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3、危险的户外电源应及时切断;

4、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做好人员安全疏散工作。

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2、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或者已经出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并可能持续。
1、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同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居民应注意天气变化,老人、小孩请勿轻易外出,户外人员不要进入孤立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3、农林作物要做好防御工作,牲畜、家禽等应及时赶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4、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严重雹灾。
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2、户外行人应立即到安全地方躲避。

其它同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雪灾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林业有影响的降雪。
1、有关部门应启动防御工作预案,重点做好道路的融雪准备;

2、农林作物要做好积雪防御工作。


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林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林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应启动防御工作预案,主要交通道路应及时做好积雪清扫工作;

2、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

其它同雪灾黄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林业有严重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林业有严重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1、有关部门应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必要时关闭高速公路等道路交通;

2、做好对农林区的救灾救济工作。

其它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1、有关部门应启动防御工作预案,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2、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使。


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1、有关部门应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3、交通管理部门应注意指挥和疏导行使车辆;

4、驾驶人员应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其它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严重影响的道路结冰。
1、有关部门应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必要时关闭高速公路等道路交通。

其它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抚顺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

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政府


抚顺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
(抚顺市人民政府令第29号 1997年7月4日)



第一条、为保障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管理,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辽宁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市境内组建下列社会团体,必须遵守本办法:
(一)、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学会、研究会;
(二)、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类行业协会;
(三)、由专业人员组成或以专业技术、专门资金为从事某项事业而组建的非经济类专业性协会、基金会;
(四)、各种联合会、联谊会、促进会;
(五)、其他社会团体。
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市、县(区)、民政部门是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主要是政府的职能工作部门。
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对申请组建的社会团体进行资格审查;
(二)、管理指导社会团体的日常业务活动;
(三)、对社会团体的行政业务进行监督;
(四)、负责社会团体合并或终止活动的善后工作;
(五)、为非法人社会团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组建全市性的社会团体,向市民政局申请登记,组建县(区)、及县(区)、以下的社会团体,向其所在地的县(区)、民政局申请登记。组建跨市、县(区)、的社会团体,向所跨区域的共同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第六条、申请组建社会团体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社会团体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其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组建的必要性、筹建情况、办公地址或联络地址;
(二)、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正式文件;
(三)、社会团体章程,其内容包括社会团体的名称、宗旨、任务、活动地域、业务范围、会员资格及权利义务、组织机构、负责人产生的程序及职权、经费来源、管理办法、章程修改及社会团体终止程序;
(四)、拟选正、副职负责人和秘书长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及简历;
(五)、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名单;
(六)、经费来源证明。
第七条、社会团体负责人的专业或学识必须在本社会团体所涉及的学科、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八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收到社会团体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在三十日内,对核准登记的,发给《社会团体登记证》,对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以书面形式作出答复。
申请人对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不服的,在接到书面答复后十日内,可向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复议。
第九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审查并确认申请登记的社会团体是否具备一般法人资格: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对具备法人条件的,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对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发给社会团体登记证。
第十条、社会团体必须在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核准并发给《社会团体登记证》后,方可宣布成立。
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由登记管理机关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由社会团体出资在本行政区的主要报刊上公告。
第十一条、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组建名称、性质、宗旨、任务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
非全市性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抚顺”或“全市”字样。
第十二条、社会团体可以下设办事机构和专业委员会作内部机构。凡设立专业委员会的,必须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后,方可进行活动。
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分会和二级社会团体。
第十三条、社会团体应将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出版的刊物样本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社会团体组织的重大活动应事先向社会团体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性活动。经核准登记的法人社会团体,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开展与本身业务密切相关的有偿服务活动,但必须持登记机关出具的证明到有关部门申请批准。所得收入只能作为本社会团体按章程规定的活动经费。
第十五条、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直径四厘米)、,刊社会团体全称。印章印文中的汉字使用宋体字,并应用国务院颁布实行的简化字。民族自治地区社会团体印章的印文应将汉文与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并刊。社会团体的印章和证件在启用前,必须将印模和证件样式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社会团体改变宗旨或者由于其他变更造成与原登记机关管理管辖范围不一致的,应当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交回社会团体登记证书和印章,停止活动。
社会团体需要改变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办事机构地址或联络地址时,事先应告知登记管理机关,并在十日内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注销登记的社会团体,在按章程规定终止活动的同时,必须结清债权债务;不具备法人资格,无力结清的,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八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监督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二)、监督社会团体依法登记;
(三)、监督社会团体依照章程进行活动;
(四)、对社会团体的违法活动进行处罚;
(五)、对遵纪守法、贡献突出的社会团体予以表彰;
(六)、对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干部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实行年度检查制度。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年检报告和有关材料。
第二十条、对未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一律不得宣传报道(含广告)。
第二十一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停止活动、撤销登记、依法取缔的处罚:
(一)、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涂改、转让、出借社会团体登记证书的;
(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的;
(四)、违反章程规定的宗旨进行活动的;
(五)、从事危害国家利益的活动的;
予以撤销登记、依法取缔的处罚,由登记管理机关公布。
第二十二条、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不听劝阻的,由民政部门命令解散。
第二十三条、登记管理机关处理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必须查明事实,依法办理,并将处理决定书面通知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第二十四条、社会团体对登记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十日内向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复议。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